凯发k8天生赢家一触即发

目今位置:首頁 > 政策規則

循環經濟生長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

2015-05-29 15:56:40 来源: 点击:

   循環經濟生長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

  目  錄
  前言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 “十一五”循環經濟生長取得的主要效果
  第二節 循環經濟生長面臨的形勢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來源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第二節 基來源則
  第三節 主要目標
  第三章 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第一節 煤炭工業
  第二節 電力工業
  第三節 鋼鐵工業
  第四節 有色金屬工業
  第五節 石油石化工業
  第六節 化學工業
  第七節 建材工業
  第八節 造紙工業
  第九節 食品工業
  第十節 紡織工業
  第十一節 産業園區
  第四章 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
  第一節 種植業
  第二節 林業
  第三節 畜牧業
  第四節 漁業
  第五節 工農業複合
  第五章 構建循環型效勞業體系
  第一節 旅遊業
  第二節 通信效勞業
  第三節 零售批發業
  第四節 餐飲住宿業
  第五節 物流業
  第六章 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生長
  第一節 完善再生資源接納體系
  第二節 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産業化生長
  第三節 生長再制造
  第四節 實施綠色建築行動
  第五節 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第六節 推進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
  第七節 推行綠色消費
  第八節 實施大循環戰略
  第七章 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
  第一節 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
  第二節 創立百個循環經濟示範都會(縣)
  第三節 培育千家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
  第八章 包管步伐
  第一節 完善經濟政策
  第二節 健全規則和標准
  第三節 增強治理監督
  第四節 強化技術和效勞支撐
  第五節 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
  第六節 強化宣佈道育和人才培養
  第七節 積極開展交流相助
  第八節 增強組織領導
  前  言
  生長循環經濟是我國的一項重大戰略決策,是落實黨的十八大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戰略安排的重縱�措,是加速轉變經濟生長方法,建設資源節約型、情況友好型社會,實現可連續生長的一定選擇。
  近年來,各地區、各部分大力推動循環經濟生長,循環經濟理念進一步確立,産業體系逐步完善,生長水平不絕提高,經濟、社會和情況效益進一步顯現。目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決定性階段,隨著工業化、城鎮化和農業現代化連續推進,我國能源資源需求將呈剛性增長,放棄物産生量將不絕增加,經濟增長與資源情況之間的矛盾越發突出,生長循環經濟的要求更爲迫切。
  为指导和推动循环经济加速发展,实现“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的资源产出率提高15%的目标,国家编制了《循環經濟生長戰略及近期行動計劃》,对发展循环经济作出战略规划,对今后一个时期的事情进行具体安排。各地区、各部门要从战略和全局的高度,充分认识加速发展循环经济的重要意义,落实事情责任,完善事情机制,加强协调配合,进一步加大事情力度,采取切实有效的步伐,确保完成各项目标任务,全面提高生态文明水平。
  第一章 現狀與形勢
  第一節 “十一五”循環經濟生長取得的主要效果
  循環經濟理念逐步樹立。國家把生長循環經濟作爲一項重大任務納入國民經濟和社會生長計畫,要求憑據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推進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循環經濟生長。一些地方將生長循環經濟作爲實現轉型生長的基本路徑。
  循環經濟試點取得明顯效果。經國務院批准,在重點行業、重點領域、産業園區和省市開展了兩批國家循環經濟試點,各地區結合實際開展了外地循環經濟試點。通過試點,總結凝練出60個生長循環經濟的模式案例,湧現出一大批循環經濟先進典範,探索了切合我國國情的循環經濟生長門路。
  規則標准體系開端建立。循環經濟增進法于2009年1月1日起施行,標志著我國循環經濟進入法制化治理軌道。公布實施了《放棄電器電子産品接納處理治理條例》、《再生資源接納治理步伐》等規則規章,發布了200多項循環經濟相關國家標准。一些地區制定了地方循環經濟增進條例。
  政策機制逐漸完善。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革新,實行了差別電價、處分性電價、階梯水價和燃煤發電脫硫加價政策。實施製品油價格和稅費革新,提高了製品油消費稅單位稅額,逐步理順製品油價格。中央財務設立了專項資金支持實施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開展示範試點?棺試此案镄率緣,制定了勉勵生産和購置使用節能節水專用設備、小排量汽車、資源綜合利用産品和勞務等的稅收優惠政策。完善了環保收費政策。出台了支持循環經濟生長的投融資政策。
  技術支撐不絕增強。將循環經濟技術列入國家中恒久科技生長計畫,支持了一批要害共性技術研發。實施了一批循環經濟技術産業化示範項目,推廣應用了一大批先進適用的循環經濟技術。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技術已抵達國際領先水平,廢舊家電和報廢汽車接納拆解、廢電池資源化利用、共伴生礦和尾礦資源接納利用等一大批技術和裝備取得突破。
  産業體系日趨完善。産業廢物綜合利用已形成較大規模,産業循環鏈接不絕深化,再生資源接納體系逐步完善,垃圾分類接納制度逐步建立,“都會礦産”資源利用水平獲得提升,再制造産業化穩步推進,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開始起步。
  “十一五”以來,通過生長循環經濟,我國單位海內生産總值能耗、物耗、水耗大幅度降低,資源循環利用産業規模不絕擴大,資源産出率有所提高,開端扭轉了工業化、城鎮化加速生長階段資源消耗強度大幅上升的勢頭,增進了結構優化升級和生長方法轉變,爲堅持經濟平穩較快生長提供了有力支撐,爲改變“大宗生産、大宗消費、大宗放棄”的古板增長方法和消費模式探索出了可行路徑。
  表1 “十一五”時期循環經濟生長情況
  指標名稱
  單位
  2005年
  2010年
  2010年比2005年
  提高(%)
  能源産出率
  萬元/噸標准煤
  1
  1.24
  24
  水資源産出率
  元/立方米
  41.9
  66.7
  59
  礦産資源總接納率
  %
  30
  35
 。5]
  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
  %
  35
  40
 。5]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
  億噸
  7.70
  16.18
  110.1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55.8
  69
 。13.2]
  主要再生資源接納利用總量
  億噸
  0.84
  1.49
  77.4
  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産量占有色金屬總産量比重
  %
  19.3
  26.7
 。7.4]
  農業澆灌用水有效利用系數
  -
  0.45
  0.5
  11.1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
  75.1
  85.7
 。10.6]
  稭稈綜合利用率
  %
  70.6
  注:1.能源産出率、水資源産出率按2010年可比價盤算。
  2.主要再生資源包括廢金屬、廢紙、廢塑料、報廢汽車、廢輪胎、放棄電器電子産品、廢玻璃、廢鉛酸電池等。(下同)
  3.主要再生有色金屬包括再生銅、再生鋁、再生鉛三種。(下同)
  4.[ ]内为提高的百分点。(下同)
  同時必須清醒地看到,我國循環經濟生長規;褂寫┐蟆⒎⒄顧接寫岣,主要體現在:循環經濟理念尚未在全社會獲得普及,一些地方和企業對生長循環經濟的認識還不到位;循環經濟增進法配套規則規章尚不健全,生産者責任延伸等制度尚未全面建立;部分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機制尚未理順,有利于循環經濟生長的産業、投資、財稅、金融等政策有待完善;循環經濟技術立異體系和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機制不健全,技術立異能力亟需增強;統計基礎事情比較薄弱,評價制度不健全,循環經濟能力建設、效勞體系、宣佈道育等有待增強。這些矛盾和問題已嚴重制約循環經濟的生長,必須盡快加以研究解決。
  第二節 循環經濟生長面臨的形勢
  資源約束強化。我國主要資源人均占有量遠低于世界平均水平,加上增長方法仍較粗放,海內資源供應難以包管經濟社會生長需要,能源、重要礦産、水、土地等資源缺少矛盾將進一步加劇,重要資源對外依存度將進一步攀升,可連續生長面臨能源資源瓶頸約束的嚴峻挑戰。
  情況汙染嚴重。我國情況狀況總體惡化的趨勢尚未獲得基礎停止,重點流域水汙染嚴重,一些地區大氣汙染問題突出,“垃圾圍城”現象較爲普遍,農業面源汙染、重金屬和土壤汙染問題嚴重,重大情況事件時有爆發,給人民群衆身體健康帶來危害。
  應對氣候變革壓力加大。我國是最易受氣候變革影響的國家之一,氣候變革導致農業生産不穩定性增加,局部地區幹旱高溫危害嚴重,生物多樣性減少,生態系統軟弱性增加。近年來,我國溫室氣體排放快速增長,人均排放量不絕攀升,減排壓力不絕加大。
  綠色生長成爲國際潮流。近年來,爲應對國際金融;腿蚱虮浠奶粽,興旺國家紛紛加速生長綠色産業,將其作爲推進經濟增長和轉型的重要途徑,一些國家利用技術優勢,在國際貿易中制造綠色壁壘。在新一輪經濟科技的競爭中,走綠色低碳循環的生長門路是一定的選擇。
  無論是從海內能源資源供應和生態情況承載能力看,照舊從全球生長趨勢和溫室氣體排放空間看,我國都無法繼續靠粗放型的增長方法推進現代化進程。目今我國已進入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要害時期,也是生長循環經濟的重要機緣期,必須積極創立有利條件,著力解決突出矛盾和問題,加速推進循環經濟生長,從源頭減少能源資源消耗和放棄物排放,實現資源高效利用和循環利用,改變“先汙染、後治理”的古板模式,推動産業升級提升和生長方法轉變,增進經濟社會連續健康生長。
  第二章 指導思想、基來源則和主要目標
  第一節 指導思想
  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科學生長觀爲指導,落實節約資源和;せ肪車幕竟,圍繞提高資源産出率,遵循“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減量化優先”的原則,堅持統籌計畫、重點突破、全面推進相結合,因地制宜、示範引領、推廣普及相結合,制度立異、技術立異、治理立異相結合,政府推動、企業實施、公衆加入相結合,健全激勵約束機制,積極構建循環型産業體系,推動資源再生利用産業化,推行綠色消費,形成籠罩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加速轉變經濟生長方法,推進資源節約型、情況友好型社會建設,提高生態文明水平。
  第二節 基來源則
  強化理念,減量優先。推動全社會樹立減量化、再利用、資源化的循環經濟理念,堅持減量化優先,從源頭上減少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能源資源消耗和放棄物産生,大力推進再利用和資源化,增進資源永續利用。
  完善機制,立異驅動。健全規則標准,完善經濟政策,充分發揮市場配置資源的基礎性作用,形成有效的激勵和約束機制,增強生長循環經濟的內生動力。增強制度立異、技術立異、治理立異,提升循環經濟生長水平。
  革新存量,優化增量。對現有種種産業園區、重點企業進行循環化革新,提高資源産出率。産業園區、企業和項目要從計畫、設計、施工、運行、治理等各環節貫徹循環經濟的要求。憑據自然資源開發利用和産品生産制造産業即動脈産業的特點,統籌對放棄物資源化利用相關産業即靜脈産業進行合理布局,推動動脈産業與靜脈産業協同生長。
  示範引領,全面推進。在農業、工業、效勞業各産業,都會、園區、企業各層面,生産、流通、消費各環節培育一批循環經濟示範典範,全面推廣循環經濟典範模式,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因地制宜,突出特色。憑據主體功效定位、區域經濟特點、資源禀賦和情況承載力等狀況,科學確定各地區循環經濟生長重點,合理計畫布局,發揮區域優勢,突出地方特色,切實發揮循環經濟增進經濟轉型升級的作用。
  高效利用,寧靜循環。提高資源利用效率,推動資源由低值利用向高值利用轉變,提高再生利用産品附加值,制止資源低水平利用和“只循環不經濟”。強化監管,避免資源循環利用歷程中産生二次汙染,確保再生産品質量寧靜,實現經濟效益與情況效益、社會效益相統一。
  第三節 主要目標
  循環經濟生長的中恒久目標是:循環型生産方法廣泛推行,綠色消費模式普及推廣,籠罩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開端建立,資源産出率大幅提高,可連續生長能力顯著增強。到“十二五”末的目標(近期目標)是:主要資源産出率比“十一五”末提高15%,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總産值抵達1.8萬億元。
  表2 “十二五”時期循環經濟生長主要指標
  指標名稱  单位  2010年  2015年  2015年比2010年
  提高(%)
  主要資源産出率提高
  %    15
  能源産出率
  萬元/噸標准煤  1.24  1.47  18.5
  水資源産出率
  元/立方米  66.7  95.2  43
  建設用地土地産出率提高
  %    43
  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總産值
  万亿元  1.0  1.8  80
  礦産資源總接納率
  %  35  40  [5]
  共伴生礦綜合利用率
  %  40  45  [5]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量
  億噸  16.18  31.26  93.2
  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
  %  69  72  [3]
  主要再生資源接納利用總量
  億噸  1.49  2.14  43.6
  主要再生資源接納率
  %  65  70  [5]
  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産量占有色金屬總産量比重
  %  26.7  30  [3.3]
  農業澆灌水有效利用系數
  -  0.5  0.53  6
  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
  %  85.7  >90  [>4.3]
  城鎮汙水處理設施再生水利用率
  %  <10  >15  [>5]
  都會生活垃圾資源化利用比例
  %   30
  稭稈綜合利用率
  %  70.6  80  [9.4]
  綜合利用發電裝機容量
  万千瓦  2600  7600  192.3
  注:1.主要資源産出率的資源核算品種包括:3種能源資源(煤炭、石油、天然氣),9種礦産資源(鐵礦、銅礦、鋁土礦、鉛礦、鋅礦、鎳礦,石灰石、磷礦、硫鐵礦),木材和工業用糧。
  2.主要資源産出率、能源産出率、水資源産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産業總産值按2010年可比價盤算。
  3.綜合利用發電指煤矸石、煤泥、油母頁岩等低熱值燃料發電。
  第三章 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
  在工業領域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産方法,實施清潔生産,增進源頭減量;推進企業間、行業間、産業間共生耦合,形成循環鏈接的産業體系;勉勵産業集聚生長,實施園區循環化革新,實現能源梯級利用、水資源循環利用、廢物交換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增進企業循環式生産、園區循環式生長、産業循環式組合,構建循環型工業體系。到2015年,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劃分比2010年降低21%、30%,工業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抵達72%,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了循環化革新。
  第一節 煤炭工業
  推動煤礦綠色開采。憑據資源賦存條件選擇先進高效的開采技術,推廣矸石充填、以矸換煤等即采即填技術工藝,勉勵采用保水開采、煤與瓦斯共采等開采方法,提高煤炭資源回采率。
  推進煤系共伴生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增強煤系高嶺土(岩)、油母頁岩、矽藻土、石墨、膨潤土、耐火土等共伴生礦綜合利用,提高産品附加值。勉勵煤層氣發電或將煤層氣作爲礦區、都會的生産生活用氣。推動礦井水用于礦區增補水源和周邊地區生産、生活和生態用水。
  實施系統節能降耗。勉勵煤礦和選煤廠開展系統節能,淘汰老舊設備和選煤工藝,增強工序能耗治理,加大風機、水泵及選煤廠技術革新,增強洗煤廢水循環利用,減少電耗、水耗和介質消耗。加大煤泥脫水技術的攻關力度,提高煤泥利用率。
  推進礦區生態情況;。勉勵利用礦區矸石對采空區進行填充,對沈陷區進行立體生態整治,利用矸石、灰渣等進行土地複墾,生長生態農業和旅遊業等適宜産業。勉勵複墾土地的再利用。
  構建煤基循環經濟産業鏈。推進煤矸石、洗中煤、煤泥發電以及煤矸石制磚和生産水泥,構建煤—電—建材産業鏈。推進煤制烯烴、煤制乙二醇、煤制合成氨等已納入國家相關計畫的示範項目建設,構建煤—焦—化等煤基多聯産産業鏈。
  到2015年,原煤入洗率抵達60%以上,煤矸石綜合利用率抵達75%,煤層氣(瓦斯)抽采利用率抵達60%,煤層氣發電裝機容量淩駕285萬千瓦,低熱值煤炭資源綜合利用發電裝機容量抵達7600萬千瓦,礦井水綜合利用率抵達75%,土地複墾率抵達60%。
  第二節 電力工業
  增強節能降耗。調解優化電源結構,淘汰落後小火電機組,提高火電機組技術裝備水平。加大鍋爐、風機、水泵等設備節能革新,推廣等離子無油燃燒等節能技術,降低廠用電率。勉勵生長熱電聯産和熱電冷三聯供,嚴格實行“以熱定電”。加速智能電網建設和電網節能技術革新,提高電網傳輸效率,有效降低線損。在有條件的地方勉勵將中水、海水等非通例水源作爲冷卻水。
  推進粉煤灰、脫硫石膏綜合利用。勉勵利用粉煤灰生産建材産品,推廣粉煤灰在市政建設、築路等工程中的應用,有序推進在高鋁粉煤灰中提取氧化鋁,支持粉煤灰經超細化加事情爲造紙、橡膠等的填充質料。勉勵利用脫硫石膏生産紙面石膏板、高等裝飾建材及改良鹽堿土壤等。
  支持可再生能源發電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建設。增強准入監管,優先支持風能、太陽能、生物質能等可再生能源發電以及切合條件的煤層氣、煤矸石、余熱余壓、垃圾等綜合利用電廠並網發電。強化電力調理交易監管,推行節能發電調理,提高可再生能源和綜合利用電廠發電量比例,增進區域間電力交易,減少“窩電”。推廣分布式能源。
  構建發電與相關産業的循環經濟鏈。構建發電—粉煤灰—建材、築路、建築工程,發電—高鋁粉煤灰—氧化鋁,發電—脫硫石膏—建材及裝飾質料,發電—余熱—海水淡化—濃海水制鹽—鹽化工,煤矸石、垃圾、汙泥—發電—灰渣—建材等産業鏈。
  到2015年,火電平均供電煤耗降到325克標准煤/千瓦時,粉煤灰綜合利用率抵達70%,脫硫石膏綜合利用率抵達80%,生物質發電裝機容量抵達1300萬千瓦。
  第三節 鋼鐵工業
  推進鐵礦石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增強低品位礦産及難分選礦産綜合利用。推動高磷鐵礦、高硫鐵礦中磷、硫等伴生元素的提取利用。推進鐵尾礦伴生金屬的高效提取利用、富鐵老尾礦低本錢再選和低鐵富矽尾礦高值整體利用。勉勵利用尾礦砂生産建材、進行井下充填和開展生態情況治理等。
  強化節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後高爐、轉爐等。推廣連鑄坯熱送熱裝和直接軋制技術。優化燒結、球團生産工藝,提高精料水平。優化高爐爐料結構。推廣幹熄焦、幹法除塵、燒結余熱接納、幹式壓差發電(TRT)、高效噴煤、蓄熱式燃燒、全燃煤氣發電等技術。推動建立企業能源治理中心。
  推動余熱余壓、固體廢物和廢水資源化利用。大力推廣焦爐、高爐、轉爐副産煤氣接納利用和各工序余熱余壓發電,勉勵燃氣蒸汽聯合循環發電。勉勵轉爐渣、含鐵塵泥、氧化鐵皮回爐燒結,利用高爐渣、轉爐渣生産水泥等建材産品。推動利用焦油、焦爐煤氣、粗苯等焦化副産品生産化工産品。勉勵建立企業內部水循環系統,對廢水進行分質串級循環利用。
  勉勵鋼鐵生産系統與社會生活系統循環鏈接。在有條件的地區,勉勵鋼鐵企業利用余熱資源爲都會供暖供熱,利用再生水、礦井水、海水淡化水等非通例水增補新水。大力推動鋼鐵企業消納鉻渣、廢塑料等放棄物。建立廢鋼接納體系,支持鋼鐵企業建設廢鋼加工配送基地。
  構建鋼鐵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焦化、冶煉—副産煤氣、余熱余壓—發電,冶煉—廢渣—建材,冶煉—含鐵塵泥—燒結,煉焦—焦油、煤氣—化工産品,冶煉—鋼鐵産品—廢鋼鐵—電爐煉鋼等産業鏈。
  到2015年,噸鋼綜合能耗降到580千克標准煤,噸鋼耗新水量降到4立方米,廢鋼接納利用量抵達1.3億噸,冶煉廢渣綜合利用率抵達97%,重點鋼鐵企業焦爐幹熄焦普及率抵達95%以上。
  第四節 有色金屬工業
  推進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開發利用。增強對低品位礦、共伴生礦、難選冶礦、尾礦等的綜合利用。大力推進銅、钴、鎳尾礦多元素與鉛、鋅、銀多元素伴生礦的綜合利用,推進低品位鋁土礦浮選脫矽工藝技術優化,加速鋁土礦高效選礦藥劑開發,推進黃金尾礦硫化物深度分選及有價組分提取。加速開發和推廣銅、鎳、鉛、鋅、鋁等礦産加壓浸出、生物冶金等技術、工藝及設備。增強稀貴金屬礦産資源和龐浩劫處理貴金屬共生礦綜合開發利用。
  強化節能降耗。淘汰落後冶煉、加工等産能,大力推廣先進適用技術和裝備,優化生産工藝流程,強化節能治理。重點推廣新型陰極結構鋁電解槽、低溫高效鋁電解等先進節能工藝技術。推進氧氣底吹熔煉技術、閃速技術等廣泛應用。加速短流程連續煉鉛、液態鉛渣直接還原煉鉛等技術開發和推廣應用。勉勵熱送熱裝、直接鑄造。
  推動冶煉廢渣、廢氣、廢液和余熱資源化利用。推進從冶煉廢渣中提取有價組分,從赤泥中提取接納鐵、貴金屬、堿等,從銅冶煉渣、陽極泥中提取稀貴金屬,從鉛鋅冶煉廢渣中提取镉、鍺、鐵等,從黃金礦渣和氰化尾渣中提取銅、銀、鉛等。推動冶煉廢液的綜合利用,從氧化鋁母液接納镓、钪等,從電解液接納鎳等。推動從冶煉廢氣中接納鉛、鋅、銅、銻、铋和硫、磷等。增強余熱利用和冶煉廢水循環利用。
  推進廢有色金屬再生利用。淘汰再生金屬落後産能,抑制低水平重複建設。推進再生銅、再生鋁等再生金屬高值利用,提高在有色金屬産量中的比重。支持從廢鉛酸蓄電池提取廢酸和鉛等,從廢鍍鋅鋼板提取鋅,從廢感光質料提取銀,從廢催化劑提取鉑族元素和稀土質料等,從放棄電子産品提取貴金屬。支持利用境外可用作原料的廢有色金屬資源。
  構建有色金屬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挑撰—尾礦—有價組分—冶煉—有色金屬,冶煉—廢渣—有色金屬,冶煉—爐渣—建材,冶煉—尾氣—磷、硫—化工産品,冶煉—余熱—發電,冶煉—有色金屬—再生金屬—冶煉等産業鏈。
  到2015年,銅冶煉綜合能耗降到300千克標准煤/噸,鋁錠綜合交流電耗降到13300千瓦時/噸,赤泥綜合利用率抵達20%,工業用水循環利用率抵達87%,主要再生有色金屬産量抵達1200萬噸。
  第五節 石油石化工業
  增強油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推廣高效油氣疏散、原油穩定和伴生氣處理、高效真空加熱等技術,增強對非通例油氣資源的開采接納,勉勵有條件的地區運用二氧化碳驅油技術,提高油氣采收率。增強油田伴生氣、酸性氣體等接納利用,推動油砂、油頁岩利用産業化生長,增強高含硫化氫天然氣中硫磺的綜合利用。大力推動天然氣分布式能源和大型液化天然氣(LNG)接收站的冷能利用,提高天然氣利用效率。
  增強節能降耗。原油開采環節全面實施抽油機、驅動電機節能革新,推廣不加熱集油技術和油田采出水余熱接納利用技術。加速淘汰落後工藝設備。勉勵采用先進的節能環保技術和裝備,重點推廣優化換熱流程、提高冷凝液接納率、優化中段回流取熱比例、降低汽化率、增加塔頂循環回流換熱等節能技術。
  推動廢渣、廢氣、廢水資源化利用。勉勵從石油煉制廢催化劑中提取钴、铑、钯等稀貴金屬。增強煉制各環節余熱余壓的接納利用。勉勵采用自動燃燒系統,增強火炬氣接納,探索利用火炬氣發電。提高硫磺接納率。推動稠油産出汙水等采油廢水深度處理回用,以及石化廢水分類處理利用。
  構建石油石化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油氣開采—油砂、油頁岩—煉油,煉化—廢催化劑—稀貴金屬,煉化—廢氣—硫磺—化工産品,煉化—廢氣—供熱、發電,煉化—余熱余壓—發電等産業鏈。
  到2015年,原油加工綜合能耗降到86千克標准煤/噸,乙烯綜合能耗降到857千克標准煤/噸,石油石化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用水量比2010年減少30%。
  第六節 化學工業
  推動磷、硫、鉀等礦産資源綜合開發利用。增強對中低品位磷礦、硫鐵礦、硼鐵礦、鉀礦等資源的開發利用。推進磷礦中氟、碘,硫鐵礦和硼鐵礦中鐵,鹽湖中锂、鉀、鈉、硼、鎂等伴生資源的綜合利用。
  推進節能降耗。合成氨行業實施“上大壓小”淘汰落後産能,重點推廣先進煤氣化、節能高效脫硫脫碳、低位能余熱吸收制冷等技術。燒堿行業要逐步淘汰隔膜法燒堿工藝,提高離子膜法燒堿工藝比重。純堿行業重點推動蒸汽多級利用、變換氣制堿技術,積極推廣應用新型鹽析結晶器和循環泵等。電石行業要加速采用大型密閉式電石爐,重點推廣電石爐爐氣利用、空心電極等節能技術。煤化工行業勉勵再生水、礦井水利用及余熱接納發電。
  推動“三廢”資源化利用。純堿行業重點推動氨堿廢渣用于鍋爐煙氣濕法脫硫和蒸氨廢液綜合利用。氯堿化工行業重點推動利用電石渣生産水泥或用于脫硫,增強電石渣上清液接納利用以及電石爐尾氣中一氧化碳、氫氣綜合利用。磷化工行業重點推動磷石膏制建材、剖析制酸並聯産水泥,黃磷爐尾氣接納生産碳一化學品及熱能接納利用。硫化工行業重點推動利用硫酸生産廢渣煉鋼和生産水泥,增強余熱接納利用。煤化工行業重點推進廢渣用于生産水泥等建材産品,推廣煤制烯烴水循環利用、碎粉加壓氣化含酚廢水治理、中水回用、高濃鹽水處理、低溫余熱利用、高溫氣體熱利用等技術。
  構建化學工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磷礦—磷肥—磷石膏—建材,磷石膏—制酸—廢渣—水泥,磷礦—磷肥—尾氣—磷酸,電石—聚氯乙烯—電石渣—水泥,合成氨—造氣爐渣—建材,焦化—廢渣—水泥等産業鏈。
  到2015年,合成氨綜合能耗低于1350千克標准煤/噸,燒堿(離子膜)綜合能耗降到330千克標准煤/噸,電石綜合能耗降到1050千克標准煤/噸,行業平均中水回用率抵達90%,固體廢物綜合利用率抵達75%。
  第七節 建材工業
  增強節能降耗。重點推進窯爐等熱工設備節能革新。繼續推寬大型新型幹法水泥生産線,推進水泥粉磨、熟料生産等節能革新。推廣純低溫余熱發電等窯爐余熱梯級利用技術,推進玻璃生産線低溫余熱發電。增強粉塵接納利用。進一步擴大禁止生産和使用實心粘土磚規模。
  推動利廢建材規;⒄。推進利用礦渣、煤矸石、粉煤灰、尾礦、工業副産石膏、建築放棄物和廢舊路面質料等大宗固體廢物生産建材。在大宗固體廢物産生量、堆存量大的地區,優先生長高等次、高摻量的利廢新型建材産品。推動廢玻璃、廢玻纖、廢陶瓷、廢複合質料、廢碎石及石粉等接納利用並生産建材産品。培育利廢建材行業龍頭企業。
  生長綠色建材産品。勉勵生長綠色建材産品。重點加速生長節能玻璃、太陽能玻璃、複合多功效牆體質料、木塑複合質料等新質料。提高高標號水泥及高性能混凝土的應用比例,推進水泥及混凝土用量的減量化。
  推進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勉勵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都會生活垃圾、汙水廠汙泥、危險廢物、廢塑料等放棄物,替代部分原料、燃料,推進水泥行業與相關行業、社會系統的循環鏈接。
  構建建材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工業生産—廢渣—建材,建築放棄物、路面質料—建材,水泥、玻璃生産—余熱—發電,水泥—粉塵—水泥,玻璃—廢玻璃—玻璃,陶瓷—廢陶瓷—陶瓷,石材—廢碎石、石粉—人造石、磚,複合質料—廢複合質料—複合質料等産業鏈。
  到2015年,水泥熟料綜合能耗降到112千克標准煤/噸,平板玻璃綜合能耗降到15千克標准煤/重量箱,日用陶瓷綜合能耗降到1110千克標准煤/噸,水泥生産線純低溫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70%以上,玻璃生産線余熱發電比例提高到30%以上,新型牆體質料比重抵達65%以上,水泥窯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生産線比例達10%。
  第八節 造紙工業
  推進節能降耗。淘汰小制漿、小造紙等落後産能。推廣低固形物連蒸、低能耗蒸煮、新型高速紙機、紙板機等先進節能工藝設備。勉勵使用高得率木片磨漿系統。推廣無元素氯漂白、氧脫木素等工藝。勉勵生産低白度紙和本色紙等清潔産品。
  增強廢物資源化利用。勉勵從制漿黑液中接納堿,利用黑液中的有機物發電,推動副産白泥用于生産水泥或氧化鈣。推進造紙廢水資源化利用,勉勵應用厭氧生化技術生産沼氣,增強廢水循環利用。勉勵利用樹皮、鋸木屑等備料工序剩余物、造紙廢水處理汙泥作爲鍋爐燃料。
  推進造紙行業與上下遊産業一體化生長。推進林漿紙一體化生長,勉勵利用林業速生材、間伐材、小徑材、林竹“三剩物”及農作物稭稈等制漿。提高廢紙接納利用率,積極推動新聞紙全部使用再生紙。
  構建造紙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制漿—黑液—白泥—水泥,制漿—黑液—白泥—氧化鈣—堿—制漿,制漿—黑液—白泥—精制碳酸鈣填料—造紙,紙漿—黑液等有機質—燃燒余熱—熱電—制漿、造紙,制漿、造紙—廢液—沼氣—熱能、發電—制漿、造紙,制漿、造紙—固體廢物—燃料—熱電—制漿、造紙,廢紙—制漿—造紙等産業鏈。
  到2015年,紙及紙板綜合能耗降到530千克標准煤/噸,紙漿綜合能耗降到370千克標准煤/噸,紙漿、紙及紙板生産平均取水量降到70立方米/噸,廢紙利用率抵達72%。
  第九節 食品工業
  增強節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後産能,加速推廣節能、節水、節糧工藝技術和裝備。優化生産工藝,實現生産歷程中水和熱的循環梯級利用。大幅度減少食品太過包裝。
  推進食品加工副産物和放棄物資源化利用。糧食加工行業重點推進利用稻殼、米糠、麥胚、麸皮等副産物生産稻殼碳、米糠油、米糠卵白、玉米油、麥胚油、膳食纖維等。肉類、水産品加工行業重點推進利用皮毛、內髒、血液等副産物生産醫藥、生化産品等。發酵、釀酒行業重點推進利用酒糟、廢液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其作爲生産飼料、有機肥料、生物質能等原料利用。制糖行業重點推進利用蔗渣發電、造紙、生産建材産品,利用廢糖蜜制酒精等。飲料行業重點對果渣、茶渣等進行無害化處理,將其作爲生産飼料或肥料的原料利用。增強廢水循環利用。增強逾期食品、召回食品的無危害資源化利用。
  推動食品行業與上下遊産業一體化生長。勉勵食品行業向上下遊産業延伸,建立從原料生産到終端消費的全産業鏈,增進各環節有效銜接。推廣以種植、養殖、加工一體化爲特征的工農業複合型循環經濟生長模式。
  構建食品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稻谷加工—稻殼—稻殼碳、生物質能,稻谷加工—米糠—米糠油、米糠卵白,小麥加工—麥胚、麸皮—麥胚油、膳食纖維,肉類加工—皮毛、內髒、血液—醫藥、生化産品等,發酵/釀酒—酒糟、殘渣—無害化處理—有機肥、飼料,發酵/釀酒—廢液—沼氣,甘蔗制糖—蔗渣—造紙、建材,蔗渣—發電—灰渣—無害化處理—有機肥,制糖—廢糖蜜—酒精,水果蔬菜加工—果渣—飼料,茶葉加工—茶渣—無害化處理—肥料等産業鏈。
  到2015年,食品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用水量劃分比2010年降低16%、30%,食品工業副産品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以上。
  第十節 紡織工業
  推進節能降耗。加速淘汰落後産能,加大工藝設備節能節水革新力度。推廣應用高效節能電機和空調自動控制技術,優化能源系統。推廣使用可生物降解漿料和清潔型氣相導熱油,從源頭減少有毒有害物質的使用。印染行業全面推廣高效短流程前處理工藝,以及冷軋堆染色、氣流染色、數碼噴印等印染加工技術。加速開發替代石油的生物質紡織纖維質料,勉勵利用廢聚酯瓶、廢舊丙綸等生産高附加值再生纖維,減少原生資源消耗。
  增強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勉勵進行廢水循環利用和廢水、廢氣熱能接納利用。推動從印染廢水中接納染化料、助劑,從印染廢堿液中接納堿。勉勵利用化纖生産廢氣制酸。增強對生産廢物、邊角料的再利用。
  推動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規範化生長。以廢舊職業裝再生利用爲突破口,完善社會化廢舊紡織品接納再利用體系。選擇經濟合理的廢舊紡織品再生利用技術路線,推動廢舊紡織品分類與寧靜環保加工處理,勉勵利用廢舊紡織品生産建築保溫質料等産品。
  構建紡織行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印染—廢液—堿,化纖生産—廢氣—制酸,紡織—廢水、廢氣—熱能—紡織,紡織—邊角料—紡織,紡織品—廢舊紡織品—再利用産製品—紡織品,紡織品—廢舊紡織品—保溫質料,放棄聚酯—化纖—紡織品等産業鏈。
  到2015年,紡織行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取水量比2010年劃分下降20%、30%,紡織纖維再利用總量抵達800萬噸。
  第十一節 産業園區
  憑據“布局優化、企業集群、産業成鏈、物質循環、集約生長”的要求,推進新建、搬家企業和項目園區化、集聚化生長,推動種種産業園區實施循環化革新,構建循環經濟産業鏈,實現企業、産業間的循環鏈接,提高産業關聯度和循環化水準,增進園區綠色低碳循環生長。到2015年,50%以上的國家級園區和30%以上的省級園區實施循環化革新。
  構建園區循環經濟産業鏈。憑據物質流和産業關聯性,對園區進行功效分區,合理布局企業、産業、基礎設施及生活區。推進園區革新提升古板産業,培育生長戰略性新興産業,增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重化工業要實現園區化生長,憑據“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的原則構建産業鏈,形成園區企業之間原料(産品)互供、資源共享的一體化。專業性産業園區要縱向延伸産業鏈。綜合性産業園區要“補鏈”招商,增進産業橫向耦合。工農業複合型産業園區要推進農副産品深加工利用,延長産業鏈,提高附加值。提高新建和搬家革新園區的産業關聯度和循環化水準。
  推進園區資源高效循環利用。實施清潔生産,增進源頭減量。推動園區內企業廢物交換利用、廢水循環利用、能源梯級利用、土地節約集約利用。推進園區生活汙水再生利用,建設雨水收集利用設施,勉勵有條件的地區生長海水淡化産業。大力生長清潔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勉勵專業化效勞公司爲園區廢物治理提供“嵌入式”效勞。
  推行園區基礎設施綠色化。對園區內供水、供電、供熱、門路、通信等公共基礎設施實施綠色化革新,增進共建共享、集成優化。加速園區汙染物集中治理設施建設及升級革新,勉勵園區立異情況效勞模式,積極推進汙水、垃圾處理設施建設和運行專業化、社會化。
  第四章 構建循環型農業體系
  在農業領域加速推動資源利用節約化、生産歷程清潔化、産業鏈接循環化、廢物處理資源化,形成農林牧漁多業共生的循環型農業生産方法,加速農業機械化,推進農業現代化,改善農村生態情況,提高農業綜合效益,增進農業生長方法轉變。到2015年,農業澆灌用水有效利用系數抵達0.53,稭稈綜合利用率提高到80%,設施漁業養殖廢水處理與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林業“三剩物”綜合利用率達80%以上。
  第一節 種植業
  生長節約型種植業。加速淘汰老舊農業機械,推廣使用節能型農業機械,推進抽水泵站節能革新,推廣普及節能型太陽能蔬菜大棚。推廣普及管道輸水、膜下滴灌、水肥一體化等高效節水澆灌技術,支持旱作農業示範基地建設,加大旱作節水農業技術推廣力度。大力推廣測土配方施肥技術,科學使用化肥,勉勵農民增施有機肥,減少不對理化肥施用量。淘汰落後施藥機械,推廣使用高效、低毒、低殘留農藥?褂謝┎坊亟ㄉ。推進糧食生産全歷程機械化,加速糧食烘幹、倉儲設施建設,減少糧食田間損失和倉儲損耗。
  推動農作物稭稈綜合利用。因地制宜推廣農作物稭稈飼料化、肥料化、基料化、原料化、燃料化等利用方法,重點推進稭稈過腹還田、腐熟還田和機械化還田,勉勵利用富含營養身分的花生、豆類等稭稈加工制作飼料,推廣應用稭稈栽培食用菌,生長新型稭稈代木、功效型稭稈木塑複合型材,推廣稭稈制沼集中供氣、固化成型燃料等。
  推動農田殘膜、澆灌器材接納利用。建立政府推動、農戶加入、企業實施的農田殘膜、澆灌器材接納機制,形成使用、接納、再利用各個環節相互配套的接納利用體系。支持建設農田殘膜、澆灌器材接納、初加工網點及深加工利用項目。
  第二節 林 業
  增強林竹加工業節能降耗。大力生長木材精深加工,嚴格控制木材粗加工項目。加速淘汰高耗能落後工藝、技術和設備,推動木材、竹材加工設備節能革新。
  推動林竹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勉勵利用采伐、造材、加工等林業“三剩物”和次小薪柴生産板材、培養食用菌等,勉勵對食用菌培養基進行再利用。推動利用竹業“三剩物”生産竹碳、活性碳、精制醋粉等産品以及進行延伸加工利用。
  構建林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林業—“三剩物”、次小薪柴—板材,林業加工—木屑—食用菌—培養基—飼料、肥料,竹業—“三剩物”—竹炭、活性炭,竹業—“三剩物”—醋液—醋粉—藥品、保健品,竹業—竹屑—型材,林竹—制漿—造紙等産業鏈。
  第三節 畜牧業
  推進畜禽養殖清潔生産。推進適度規模養殖,勉勵養殖與種植相結合,建設標准化畜禽養殖場,推廣畜禽清潔養殖、雨汙分流、幹濕疏散和設施化處理技術。支持深加工集成養殖模式,生長飼料生産、畜禽養殖、畜禽産品加工及深加工一體化養殖業。生長畜禽圈舍、沼氣池、茅廁、日光溫室“四位一體”生態農業。
  增強畜禽糞汙資源化利用。勉勵利用畜禽糞便生長農村戶用和集中供氣沼氣工程,勉勵利用畜禽糞便、稭稈、有機生活垃圾等多種原料生長超大型沼氣工程。推廣堆肥處理、工廠化生産有機肥、好氧發酵農田直接施用技術,增進養殖糞汙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推動畜禽加工副産物和放棄物利用。勉勵利用畜禽血液、髒器、骨組織、皮毛絨、蛋殼等生産醫藥、保健品、生活用品等,提高畜禽加工附加值。支持開展屠宰廢水循環利用。
  構建農牧業循環經濟産業鏈。構建畜禽糞便—沼氣—發電,畜禽糞便—沼氣—沼渣、沼液—無害化處理—肥料、農藥—農林作物,畜禽加工—副産物—生化制品等産業鏈。
  第四节 渔  业
  推行設施漁業清潔生産?褂婧礁賂腦,生長設施漁業及淺海立體生態養殖。推廣使用優質良種和寧靜高效配合飼料,集成標准化飼養、疫病防控、寧靜用藥等要害技術,生長循環水節水養殖?蒲範ㄑ橙萘,合理控制養殖密度,實現養殖水域空間資源合理利用。勉勵利用稻田、鹽堿地、采礦塌陷區生長水産養殖。
  延伸漁業循環産業鏈。增進水産養殖業與種植業有效對接,實現魚、糧、果、菜協同生長。勉勵利用魚類、蝦蟹、貝藻以及水産加工副産物,生産氨基酸、調味品、保健品等産品。推進老舊漁船及網具質料的綜合利用。
  第五節 工農業複合
  推進種植業、養殖業、農産品加工業、生物質能産業、農林放棄物循環利用産業、高效有機肥産業、休閑農業等産業循環鏈接,形成無廢高效的跨企業、跨農戶循環經濟聯合體,構建糧、菜、畜、林、加工、物流、旅遊一體化和一、二、三産業聯動生長的現代工農複合型循環經濟産業體系。大力推廣農業循環經濟典範模式,重點培育推廣畜(禽)—沼—果(菜、林、果)複合型模式、農林牧漁複合型模式、上農下漁模式、工農業複合型模式等,提升農業綜合效益。
  第五章 構建循環型效勞業體系
  加速構建循環型效勞業體系,推進效勞主體綠色化、效勞歷程清潔化,增進效勞業與其他産業融合生長,充分發揮效勞業在引導人們樹立綠色循環低碳理念,轉變消費模式方面的積極作用。
  第一節 旅遊業
  推進旅遊業開發、治理、消費各環節綠色化,積極構建循環型旅遊效勞體系。
  推進旅遊景區建設和治理綠色化。增強旅遊資源;ば鑰,嚴格執行旅遊項目情況影響評價制度,合理確定景區遊客容量。設施建設要采用節能環保産品,積極利用可再生能源,配套建設汙水再生利用、雨水收集、垃圾無害化處理系統。支持旅遊景區使用節能環保交通工具,開發綠色旅遊産品,科學設置垃圾分類接納裝置,推進放棄物分類接納和資源化利用。
  引導低碳旅遊和綠色消費。大力倡導低碳旅遊出行方法,在旅遊景區增強生態科普宣佈道育,流傳綠色低碳理念,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引導遊客分類投放放棄物,自覺;ぞ扒肪。
  第二節 通信效勞業
  推進綠色基站建設。勉勵采用分布式基站網絡結構。通過載波智能功效、智能調解等手段降低設備能耗。推廣以自然冷熱源和蓄電池溫控爲基礎的空調升溫啓動技術,合理采用景物互補、分布式冷卻系統以及電池組在線維護治理,實施古板基站節能革新。合理設計供電計畫,推廣應用綠色電源。
  推進綠色數據中心建設。加速老舊設備退網,勉勵建設雲盤算、倉儲式及集裝箱式數據機房,推動廣泛應用先進節能技術,加大節能革新力度,提高數據中心和機房的能源利用效率。
  勉勵接納廢舊通信産品。推動通信運營商接納基站中的廢舊鉛酸電池。依托通信運營商效勞網點,探索采用押金制等方法建立廢舊手機、電池、充電器等通信産品的接納體系,提高接納率。推進手機充電器、電池標准化事情。
  到2015年,通信基站能耗比2010年降低25%,通信基站廢舊鉛酸蓄電池接納率達90%以上。
  第三節 零售批發業
  積極推行清潔生産?骨褰嗌蠹啤SO14000情況治理體系認證。推動現有商用建築進行保溫、隔熱革新並對采暖、制冷、通風、照明、冷藏等系統進行節能革新,采用自動控制扶梯等節能設備和技術。勉勵生長連鎖經營、統一配送、電子商務等現代流通方法,運用物聯網技術強化資源整合和供應鏈全程優化。
  推進放棄物接納利用。勉勵零售批發企業對放棄包裝物、放棄食品、垃圾等進行分類接納。勉勵批發零售企業采用以舊換新等方法接納廢舊商品。嚴格執行“限塑令”,禁止銷售、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落實塑料購物袋有償使用政策。
  推動綠色消費。充分發揮零售批發業連接生産和消費環節的橋梁作用,支持零售批發業采購節能環保産品,勉勵商貿流通企業開設綠色産品銷售專區、專櫃等,向消費者推介綠色産品,擴大綠色産品消費,發動綠色産品生産;嘤饬抟怠⒕苫跻搗⒄,增進産品再利用。
  到2015年,營業面積在1萬平方米以上的大型超市、百貨店、專業店等零售業萬元營業額能耗顯著下降。
  第四節 餐飲住宿業
  推進餐飲住宿業綠色化。推動餐飲住宿業比照明、空調、鍋爐系統進行節能革新,使用節能節水産品和無磷高效洗滌劑,分類排放生活垃圾,分類存放餐廚放棄物。勉勵大型住宿餐飲企業建設具有集中加工、采購、貯存和配送功效的廚房。
  倡導綠色效勞。倡導減少使用一次性木筷、快餐盒以及客房一次性牙刷、剃須刀等用品。勉勵企業開設綠色客房並給予消費者相應優惠。勉勵餐飲企業實行分餐制,憑據營養均衡的要求,適量配餐,提供科學合理的菜單及差別規格的盛具。
  到2015年,餐飲住宿業單位增加值能耗明顯降低,一次性用品使用率大幅降低。
  第五節 物流業
  提高物流運行效率。大力生長多式聯運,增進多種運輸方法合理分工運行,削減總行駛量。強化産地物流功效,實行“減量化”運輸。支持建立以都會爲中心的公共配送體系,優化都會配送網絡,勉勵統一配送和配合配送。勉勵使用節能環保和新能源車輛。推廣可多次利用的周轉包裝,支持托盤共用系統建設,實現包裝物的梯級利用,增強對放棄包裝物的接納和再生處理。
  加速綠色倉儲建設。合理計畫和優化貨倉布局,采用現代化貯存保養技術,降低種種倉儲損耗。完善倉儲設施節能環保標准。規範有毒化學品、放射性物品、易燃易爆物品的倉儲保管。支持倉儲設施利用太陽能和其他清潔能源。支持建設綠色生態型物流園區。
  到2015年,開端建立起低碳、循環、高效的綠色物流體系,物流設施能源利用效率明顯提高,車輛空駛率穩步降低。
  第六章 推進社會層面循環經濟生長
  加速完善再生資源和垃圾分類接納體系,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産業化,生長再制造,推進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實施綠色建築行動和綠色交通行動,推行綠色消費,實施大循環戰略,加速建設循環型社會。
  第一節 完善再生資源接納體系
  完善再生資源接納網絡。加速建設都會社區和鄉村接納站點、分揀中心、集散市場三位一體的接納網絡。勉勵種種投資主體積極加入建設、革新接納站點,建設切合環保要求的專業分揀中心,逐步建設一批分揀技術先進、環保處理設施完備、勞動;げ椒ソ∪姆暇繕唐坊厥輾旨鸺矍。
  健全生活垃圾分類接納體系。完善生活垃圾分類接納、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在社區及家庭推行垃圾分類排放。勉勵居民離開盛放和投放廚余垃圾,建立高水分有機生活垃圾收運系統,實現廚余垃圾單獨收集、循環利用。
  增強重點再生資源接納。落實有關優惠政策,做好廢金屬、廢塑料、廢玻璃、廢紙等古板再生資源的接納,提高接納率。立異接納方法,強化監督治理,推進廢電器電子産品、報廢汽車、廢舊輪胎、包裝物、廢舊紡織品的接納,推動廢鉛酸電池、廢镉鎳電池、放棄含汞熒光燈、廢溫度計、放棄農藥包裝物等有害廢物的接納。
  到2015年,構建起先進完整的再生資源接納體系,垃圾分類事情取得明顯進展,主要品種再生資源接納率抵達70%。
  第二節 推動再生資源利用産業化生長
  推動廢舊機電産品、電線電纜、通信設備、汽車、家電、手機、鉛酸電池、塑料、橡膠、玻璃等再生資源利用的規;⒉禱⒄。到2015年,主要再生資源利用總量抵達2.66億噸,産值抵達1.2萬億元,就業人員1800萬人。
  推進再生資源規;。勉勵再生資源加工利用企業集聚生長,進行園區化治理。加速培育再生資源龍頭企業,勉勵通過兼並、重組、聯營等方法,加速行業整協力度,提高産業集中度。
  推進再生資源高值化利用。加速淘汰落後生産工藝和技術設備,推動再生資源分選、拆解、破碎、加工利用技術和裝備升級。支持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延長産業鏈,加速形成籠罩分揀、拆解、加工、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等環節的完整産業鏈,著力增強深度加工利用,提高産品附加值。提高放棄電器電子産品、報廢機動車、報廢船舶等的拆解及利用水平。做好執法部分罰沒産品的接納利用事情。
  推進再生資源清潔寧靜利用。嚴格執行環保、寧靜、衛生、質量標准,推動再生資源利用企業建設完善的環保設施,規範再生資源拆解、利用行爲,制止二次汙染,確保生産環節清潔寧靜和再生利用産品質量寧靜。
  第三節 生長再制造
  建立舊件逆向接納體系。支持建立以汽車4S店、特約維修站點爲主渠道,接納拆解企業爲增補的汽車零部件接納體系。規範建立專業化再制造舊件接納企業和區域性再制造舊件接納物流集散中心;孟鍾性偕試椿厥脹,接納盤算機效勞器、硒鼓、墨盒等易接納産品?瓜顔呓換鼐杉⒁災沒患酃郝蛟僦圃觳罰ㄒ躍苫輝伲┑氖虑,擴大再制造舊件接納規模。
  抓好重點産品再制造。重點推進機動車零部件、機床、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用機械、冶金軋輥、複印機、盤算機效勞器以及墨盒、硒鼓等的再制造,探索航空發動機、汽輪機再制造,繼續推進廢舊輪胎翻新。
  推動再制造産業化生長。支持建設再制造産業示範基地,增進産業集聚生長。支持再制造企業加速技術升級革新。建立再制造産品質量包管體系和銷售體系,增進再制造産品生産與售後效勞一體化。勉勵專業化再制造效勞公司爲企業提供整體解決計畫和專項效勞。建立再制造舊件接納、産品營銷、溯源等信息化治理系統。
  到2015年,實現年再制造發動機80萬台,變速箱、起動機、發電機等800萬件,工程機械、礦山機械、農用機械等20萬台套,再制造産業年産值達500億元左右。
  第四節 實施綠色建築行動
  推進既有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革新。北方采暖地區以圍護結構、供熱計量、管網熱平衡爲重點,夏熱冬冷地區以建築門窗、外遮陽、自然通風爲重點,加速實施節能革新。大力推進大型公共建築和辦公建築采暖、空調、通風、照明等節能革新。
  新建建築嚴格執行節能標准。嚴把設計關口,增強施工圖審查,城鎮建築設計階段100%抵達節能標准要求。增強施工監管和稽察,確保工程質量和寧靜,施工階段節能標准執行率抵達95%以上。嚴格執行節能專項驗收,達不到節能標准的不予通過竣工驗收,強制進行整改。勉勵有條件的地區提高建築節能標准。
  生長綠色建築。增強新區綠色計畫,積極推進綠色建築設計和施工。重點推動黨政機關、學校、醫院以及影劇院、博物館、科技館、體育館等建築執行綠色建築標准。在商業房地産、工業廠房中推廣綠色建築,勉勵商品住宅裝修一次到位,倡導簡約適度裝修。推動雨水收集和利用。
  推進建築廢物資源化利用。推進建築廢物集中處理、分級利用,生産高性能再生混凝土、混凝土砌塊等建材産品。因地制宜建設建築廢物資源化利用和處理基地。
  “十二五”期間,北方采暖地區完成既有居住建築供熱計量和節能革新4億平方米以上,夏熱冬冷地區既有居住建築節能革新5000萬平方米以上,公共建築和公共辦公區建築節能革新1.2億平方米,新建綠色建築8億平方米。到2015年,城鎮新建建築15%以上抵達綠色建築標准要求。
  第五節 構建綠色綜合交通運輸體系
  基礎設施建設環節體現循環經濟要求。憑據綠色循環低碳的要求,構建綜合交通運輸體系。統籌銜接種種運輸方法,加速實現“零距離換乘”和“無縫化銜接”。合理布局鐵路、公路、水路和機場基礎設施,科學確定建設規模,系統提升土地、能源、水等資源的利用效率。新建機場、車站、碼頭嚴格執行建築節能標准,充分利用自然光、太陽能等可再生能源,積極使用節能環保産品。勉勵再生利用門路瀝青以及利用粉煤灰築路、建橋等。
  運營效勞環節大力提高能源資源利用效率。引導采用綠色環保型交通工具,加速淘汰老舊機車、船舶。加速現有機場、車站、口岸節能節水革新。提高電氣化鐵路比重,擴大新質料、新技術的應用,降低非牽引能耗。大力推廣甩挂運輸、不絕車收費系統(ETC),推進船舶靠岸使用岸電技術革新,優化口岸裝卸工藝,減少二次搬運。優化航線網絡結構,勉勵機場提供地面供電替代飛機自發電。
  倡導綠色出行。完善都會交通系統,增強都會步行和自行車交通系統建設,加速生長軌道交通,推進差別公共交通體系之間以及市內公交系統與鐵路、高速公路、機場等之間無縫銜接。引導居民外出多乘公共交通,少開私家車。在有條件的地區探索實行拼車出行,推廣電話叫車、網絡叫車,降低出租車空駛率。
  到2015年,鐵路、公路、水路、民航、郵政、都會軌道交通行業基礎設施建設和運營效勞環節的資源能源利用效率全面提高,汙染排放獲得有效控制。
  第六節 推進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
  建立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體系。推動建立規範的餐飲企業、單位食堂餐廚放棄物定點收集、密閉運輸、集中處理體系,逐步建立家庭廚余垃圾收運體系。支持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設施建設,勉勵利用餐廚放棄物生産沼氣、生物柴油、工業油脂、有機肥等。加速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技術研發,不絕優化技術工藝路線,加大推廣應用力度。
  強化餐廚放棄物治理。推動對都會餐廚放棄物收集、運輸、處理實行許可或備案制。加大對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的監管,嚴厲攻擊用“地溝油”等餐廚放棄物生産食用油等違法行爲。
  到2015年,50%的設區都會開端實現餐廚放棄物分類收運和資源化利用,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能力抵達3萬噸/日。
  第七節 推行綠色消費
  樹立綠色消費理念。推動全社會樹立和踐行文明、節約、綠色、低碳、循環的消費理念,引導節約消費、適度消費,阻擋鋪張浪費。發揮勤儉節約的優良古板,摒棄講排場、擺闊氣、奢侈浪費的陋習,提高全社會節能、節水、節材、節糧意識。
  倡導綠色生活方法。勉勵消費者購置和使用節能環保産品、節能省地住宅,減少使用一次性用品。勉勵自備購物袋,禁止使用超薄塑料購物袋。強化規則標准建設,限制企業對商品進行太過包裝,引導消費者抵制太過包裝商品。倡導綠色、環保、簡約、實用的裝修理念,抵制奢華、太過裝修住宅。勉勵外出就餐適度點餐、餐後打包,婚喪嫁娶等紅白喜事用餐從簡操辦。倡導生態旅遊,杜絕隨意拋棄垃圾,自覺進行垃圾分類。勉勵網上購物、視頻集會、無紙化辦公,珍愛野生動植物。
  政府機構帶動節約。政府機關要在節能、節水、節紙、節糧等方面率先垂範,切實建設節約型政府。強化政府綠色采購制度,嚴格執行強制或優先采購節能環保産品制度,提高政府采購中再生産品和再制造産品的比重。政府機關食堂完善用餐收費制度,健全公務接待用餐治理制度,制止政府機關食堂、公務接待用餐浪費。
  第八節 實施大循環戰略
  在推動企業內部、園區內部、産業內部實行清潔生産和資源循環利用的基礎上,遵循生態循環紀律,實施大循環戰略,推動産業之間、生産與生活系統之間、海內外之間的循環式布局、循環式組合、循環式流通,加速構建循環型社會,全面推進循環生長,實現資源利用可循環、情況容量可承載、經濟生長可連續。
  推進産業循環式組合。增強物質流剖析和治理,科學計畫,統籌産業帶、産業園區和基地的空間布局,消除種種限制性障礙,突破地區封閉和部分利益,搭建循環經濟技術、市場、産品等公共效勞平台,勉勵企業間、産業間建立物質流、資金流、産品鏈緊密結合的循環經濟聯合體,增進工業、農業、效勞業等産業間循環鏈接、共生耦合,實現資源跨企業、跨行業、跨産業、跨區域循環利用。中西部地區在承接産業轉移時,要憑據産業循環式組合的要求,推進産業集聚生長,合理布局建設項目,制止走先汙染、後治理的老路。東部地區要通過推進産業循環式組合,增進産業結構優化升級。
  增進生産與生活系統的循環鏈接。構建布局合理、資源節約、環保寧靜、循環共享的生産生活共生體系。推動生産系統的余能、余熱等在社會生活系統中的循環利用,推動煤層氣、沼氣、高爐煤氣和焦爐煤氣等資源在都會居民供熱、供氣以及出租車等方面的應用,勉勵在有條件的地區生長煤層氣公共汽車。推動中水在社會生活系統中的應用,提高都會生活汙水在工業生産系統中的應用水平。完善再生水用于農業澆灌的標准,開展示範應用。推動礦井水用作生活、生態用水。推動沿海缺水地區利用海水淡化水作爲企業生産和生活用水。推進鋼鐵、電力、水泥行業等生産歷程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將生活放棄物作爲生産歷程的原料、燃料。
  推進資源循環利用海內外大循環。充分利用海內外兩個市場、兩種資源,不絕增強經濟社會生長的能源資源包管能力。加速轉變對外經濟生長方法,推進加工貿易轉型升級,提升我國産業在全球産業分工中的價值。在實施“走出去”戰略和對外援助時,把循環經濟理念融入到計畫、建設、施工、運行、治理等各環節,增強綠色循環低碳工程建設,樹立我國賣力任、注重可連續生長的大國形象。擴大再生資源進口種類和規模。嚴格再生資源進口監管,對沿海地區以進口再生資源加工利用爲主的企業和項目實行圈區化治理,推進進口再生資源的清潔、寧靜和高效利用。
  第七章 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
  通過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實現技術突破和治理立異,推動循環經濟形成較大規模。
  第一節 實施循環經濟十大示範工程
  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工程。推動共伴生礦及尾礦、工業固體廢物、門路和建築廢物綜合利用以及非通例水源利用。建設60個礦産資源綜合利用示範基地。建設8個煤系共伴生高嶺土、鋁礬土綜合利用工程和30個煤層氣、煤矸石、礦井水綜合利用工程。建設30個玄色和有色金屬共伴生礦及尾礦有價組分提取和綜合利用工程。建設2-3個赤泥綜合利用示範基地,3-5個高鋁粉煤灰綜合利用基地,實施一批冶煉廢渣、化工廢渣、脫硫石膏和磷石膏等工業副産石膏綜合利用工程。建設6個建築和門路廢物資源化利用示範工程。建設20個海水淡化示範項目,20個雨水收集利用和再生水利用示範工程。
  産業園區循環化革新示範工程。選擇100家基礎條件好、革新潛力大的國家級和省級開發區開展循環化革新示範。支持革新30個化工、紡織、制革等簡單産業園區,推動延伸産業鏈;支持革新60個綜合性園區和重化工集中的園區,推動産業間橫向耦合、縱向延伸、循環鏈接;支持革新10個工農業複合型産業園區,推動農林産品及副産物深加工利用。通過示範,凝練和推廣一批適合我國國情的園區循環化革新範式,提高園區主要資源産出率、土地産出率、資源循環利用率,基本實現“零排放”。
  再生資源接納體系示範工程。建設80個左右網點布局合理、治理規範、接納方法多元化、重點品種接納率高的再生資源接納體系示範都會,規範建設100個廢舊商品接納分揀集聚區,培育100個組織化規;疁矢摺⒓際跸冉牧菲笠,推動一批商貿流通企業加入接納體系,增進再生資源交易和流通,提高再生資源接納率。
  “都會礦産”基地建設示範工程。建設50個技術先進、環保達標、治理規範、利用規;⒎渥饔們康墓“都會礦産”示範基地,推動廢鋼鐵、廢有色金屬、廢塑料、廢橡膠等再生資源集中拆解處理、集中治理汙染、合理延伸産業鏈,增進“都會礦産”資源高值化利用和集聚化生長,切實解決再生資源利用中保存的經營疏散、技術落後、利用水平低和二次汙染等問題。
  再制造産業化示範試點工程。建設5-10個國家級再制造産業示範基地,推動再制造業集聚生長。選擇30家左右具有一定基礎的汽車零部件再制造企業開展示範,重點支持建立發動機、變速箱等舊件接納、再制造加工、檢測和質量控制體系。選擇一批企業開展機床、工程機械、農業機械、礦山機械、辦公用品等再制造試點。培育20家左右再制造專業化效勞機構。
  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處理示範試點工程。選擇100個都會開展餐廚放棄物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示範試點,支持接納利用體系和能力建設。通過示範試點,建立切合我國國情的籠罩餐廚放棄物産生、收集、運輸、處理全歷程的治理制度,健全標准和規範,完善工藝技術路線,實現餐廚放棄物寧靜、高效利用和無害化處理。
  生産歷程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示範工程。發揮建材、鋼鐵、電力等行業消納放棄物的功效,培育60家左右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示範企業,消納鉻渣、汙泥、生活垃圾、危險廢物等。通過示範,推動建立相關技術標准和規範,探索建立企業與政府在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方面的相助機制。
  農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在13個糧食主産區、棉稈等簡單品種稭稈集中度高的地區以及交通幹道、機場、高速公路沿線等重點地區,實施稭稈綜合利用試點示範工程。支持建設一批農産品加工副産物資源化利用、稻田綜合種養植(殖)、畜禽糞便能源化利用、工廠化循環水養殖節水示範工程。結合富營養化江河湖泊綜合治理,支持建設水上經濟植物規;種彩痙豆こ。實施以農村生活、生産放棄物處理利用和村級情況效勞設施建設爲重點的農村清潔工程。
  循環型效勞業示範工程。選擇100家左右治理水平較高的餐飲住宿企業開展綠色化革新示範工程。培育1000家零售業節能環保示範企業。選擇一批物流企業開展綠色物流示範試點。選擇一批旅遊景區實施旅遊業循環經濟示範工程。通過實施示範工程,推動效勞行業實行清潔生産,推行綠色效勞模式,引導消費者建立綠色消費方法。
  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産業化示範推廣工程。選擇基礎較好、技術力量較強的科研單位或大型企業,支持建設一批循環經濟重點工程實驗室、技術中心、工程研究中心和質量檢測中心。增強源頭減量、循環利用、再制造、零排放、産業鏈接等循環經濟要害共性技術研發。構建産學研對接平台和科研結果産業化機制,建設一批資源循環利用技術産業化示範基地和示範項目,加大先進適用技術的推廣應用力度。
  第二節 創立百個循環經濟示範都會(縣)
  選擇100個左右都會(縣),創立國家循環經濟示範都會(縣)。示範都會(縣)要全面推行循環型生産方法和綠色消費模式,率先構建起籠罩全社會的資源循環利用體系,資源産出率提高幅度淩駕全國平均水平,通過生長循環經濟探索實現轉型生長的門路。
  第三節 培育千家循環經濟示範企業(園區)
  選擇1000家主幹企業或園區,樹立循環經濟典範。示範企業(園區)的資源産出率、土地産出率、單位産值能耗、物耗、水耗、産業放棄物綜合利用率、工業用水重複利用率等指標抵達海內領先水平和國際先進水平。
  實施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行動,以企業自主投資爲主,國家和地方政府通過現有政策和資金渠道給予須要的資金支持。中央補貼資金重點支持相關公益性基礎設施、公共效勞平台、重點項目、能力建設及要害共性技術産業化示範和推廣應用。勉勵金融機構和社會主體將資金投向循環經濟重大工程。勉勵企業通過自有資本、銀行貸款、上市融資、刊行債券等方法實施循環經濟重大工程。
  第八章 包管步伐
  第一節 完善經濟政策
  産業政策。落實《産業結構調解指導目錄》、《外商投資産業指導目錄》、《限制用地項目目錄》和《禁止用地項目目錄》。進一步提高高耗能、高耗水、高耗地、高排放行業准入門檻,嚴格節能、環保、土地、寧靜方面的約束。發布國家勉勵、限制和淘汰的技術、工藝、設備、質料和産品名錄,再制造産品目錄和限制生産、銷售的一次性産品名錄及治理步伐。勉勵煤矸石、余熱余壓、垃圾和沼氣等發電上網。研究制定在脫硫石膏産生量大的地區限制開采天然石膏的政策。包管切合國家産業政策和投資治理劃定的循環經濟項目用地。
  投資政策。各級政府要將循環經濟項目列爲重點投資領域。增強牢固資産投資項目資源循環利用治理,項目申請報告和可行性研究報告應包括循環經濟相關內容。發揮政府投資的引導作用,吸引社會種種資金投向循環經濟。
  價格和收費政策。深化資源性産品價格革新,進一步發揮市場機制在資源性産品價格形成中的作用。推行都會居民生活用水階梯式價格和非居民用水超定額累進加價制度。試行居民用電階梯電價制度,完善電力峰谷分時電價政策,加大差別電價、處分性電價實施力度,完善勉勵煤矸石、余熱余壓、垃圾和沼氣等發電的價格政策,試行脫硝價格政策。對汙泥處理處理用度,研究實行納入汙水處理收費和財務補貼配合擔負的政策。研究減征實現廢水“零排放”企業和園區汙水處理費的政策,嚴格執行對實現廢水“零排放”的企業免征排汙費的政策。研究勉勵生産歷程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的價格政策。研究建立建築垃圾排放收費制度,革新生活垃圾處理收費方法,提高征收率。研究建立餐廚放棄物處理收費制度。
  財務政策。中央和省級人民政府依法設立循環經濟生長專項資金,支持循環經濟重大工程、重點項目及能力建設。立異循環經濟生長專項資金支持方法,擴大財務資金的杠杆效應。落實並完善放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征收補貼政策。研究勉勵再制造産品推廣應用和強制接納産品、包裝物的專項政策。加大新型牆體質料專項基金對生長新型牆體質料的支持力度。研究制定激勵流通企業采購節能環保産品的政策。對已報廢老舊農機並取得接納拆解證明的農民,優先給予農機購置補貼。對屬排汙費資金支持規模的循環經濟類項目給予優先支持。國有資本經營預算要支持企業生長循環經濟項目。建立對國家認定再生産品的推廣機制。加大政府采購支持力度,優先采購節能節水環保産品和再生利用産品。
  稅收政策。繼續落實和完善資源綜合利用稅收優惠政策。研究制定並完善增進再生資源接納體系建設的稅收政策。研究完善減少使用一次性消費品的稅收政策。對海內不可生産、國家勉勵引進的循環經濟技術裝備,在劃定規模內減免進口關稅。研究完善勉勵資源性産品進口的關稅政策;平肪乘胺迅镄。
  金融政策。勉勵銀行業金融機構對循環經濟重點項目和循環經濟“十百千”示範工程給予包括信用貸款在內的多元化信貸支持,立異信貸産品,拓寬典質擔保規模,完善擔保方法。支持循環經濟示範試點企業刊行企業(公司)債券、項目收益債券、可轉換債券和短期融資券、中期票據等直接融資工具。探索循環經濟示範試點園區內的中小企業刊行薈萃債券、薈萃票據。支持切合條件的資源循環利用企業申請境內外上市和再融資。勉勵設立循環經濟創業投資基金,研究設立循環經濟産業投資基金。各地要憑據國家有關政策制定支持循環經濟生長的配套投融資政策和實施計畫。
  第二節 健全規則和標准
  加速規則建設。完善循環經濟增進法相關配套規則規章,研究制定限制商品太過包裝條例、循環經濟生長專項資金治理步伐、汽車零部件再制造治理步伐、再制造舊件和再制造産品進出口治理目錄及治理步伐、強制接納的産品和包裝物名錄及治理步伐、餐廚放棄物治理及資源化利用條例、農業機械報廢接納步伐等規則規章。加速修訂報廢汽車接納治理步伐、商品零售場合塑料袋有償使用治理步伐。
  建立健全標准和計量體系。加速制定可降解産品、再生利用産品、餐廚放棄物資源化産品、利廢建材等産品標准和農業機械禁用及報廢標准,完善節能、節水、資源綜合利用産品標准。健全太過包裝商品標准。制定生産歷程協同資源化處理放棄物,再生資源接納、拆解、利用和再制造質量控制等相關規範。深化循環經濟標准化試點事情。建立完善循環經濟計量檢測體系。
  第三節 增強治理監督
  實行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完善相關執規律則,建立生産者責任延伸制度,推動生産者落實放棄産品接納、處理等責任。落實放棄電器電子産品處理基金治理步伐。研究建立強制接納産品和包裝物、汽車、輪胎、手機、充電器生産者責任制。
  增強循環經濟治理。繼續開展資源綜合利用企業(産品)和資源綜合利用電廠認定?寡肪孟钅俊⑵笠怠⒃扒隙ㄊ緣。強化再生資源接納企業備案治理。對報廢汽車、放棄電器電子産品拆解企業依法實行嚴格的資質治理。對資源消耗量和廢物排放量大的重點企業實施動態跟蹤治理。繼續牢固“限塑”結果,適時研究擴大“限塑”規模。深入推進禁止生産和使用實心粘土磚事情。建立低效用地評價機制,規範推進農村建設用地和工礦放棄土地複墾利用。研究制定治理步伐,在有條件使用再生水的地區限制將都會自來水作爲都會門路清掃、都會綠化和景觀用水。勉勵建設靜脈産業園,對生活垃圾、餐廚放棄物、建築放棄物、“都會礦産”等資源化利用和無害化處理實行園區化治理。
  探索市場化治理機制。研究建立強制接納産品和包裝物、重點再生利用産品、汽車零部件等再制造産品的標識治理制度。研究建立循環經濟認證認可體系。勉勵專業化效勞公司采用市場化模式對企業和園區進行循環化革新。研究試行手機、充電器、飲料瓶等廢舊産品押金接納制度。
  增強監督檢查。組織開展循環經濟增進法、清潔生産增進法、節約能源法等執規律則的執法監督行動。增強對地方政府、種種産業園區、企業落實循環經濟政策步伐情況的監督檢查。組織開展國家循環經濟相關名錄執行情況的監督檢查。加大對生産、銷售太過包裝商品行爲的查處力度。嚴厲查處資源綜合利用、再生資源拆解處理造成二次汙染的企業。增強對再制造産品標識使用的監督檢查,強化産品質量監管。
  第四節 強化技術和效勞支撐
  加速共性要害技術開發。制定循環經濟科技生長計畫,在國家、地方科技計劃(專項)中,加大對循環經濟共性要害技術研發的支持力度。支持建立種種循環經濟技術支撐機構。推動組建重點領域循環經濟産業聯盟,增強産學研用結合,配合研究解決循環經濟要害和共性技術問題。引進、消化、吸收和再立異循環經濟要害技術和裝備。
  增強技術裝備産業化示範。實施循環經濟技術産業化示範工程,重點支持共伴生礦和尾礦綜合開發和接納利用、廢物資源化利用、可接納利用質料、有毒有害原質料替代、再制造、再生資源高值利用、延長産業鏈和相關産業鏈接、“零排放”等要害技術和裝備産業化示範。
  加速先進適用技術推廣應用。增強循環經濟技術推廣體系建設。建立循環經濟技術遴選、評定及推廣機制。發布國家勉勵的循環經濟技術、工藝、設備名錄。探索通過政府買斷的方法對先進適用技術進行推廣應用。實施循環經濟“走出去”戰略,加速具有競爭力的循環經濟要害技術裝備的出口。
  健全循環經濟效勞體系。培育和幫助一批爲生長循環經濟提供計畫、設計、建設、革新、運營的專業化效勞公司。勉勵生長循環經濟信息效勞業。勉勵科研院所、行業協會等爲企業提供循環經濟技術、治理等咨詢效勞。勉勵構建全國性、區域性、行業性的放棄物逆向物流交易平台、交易中心或交易市場。勉勵建立循環經濟産品、技術、裝備等的展示、展覽、交易平台。
  第五節 建立循環經濟統計評價制度
  完善循環經濟統計制度。健全循環經濟統計指標體系,完善統計核算要領,建立統計核算制度和數據發布制度。建立健全循環經濟統計視察制度,做好數據采集和剖析事情?骨虿忝孀試床雎釋臣剖緣。發布國家層面資源産出率指標。
  建立循環經濟評價體系。制定循環經濟評價指標體系,把資源産出率作爲評價循環經濟生長效果的綜合性指標。研究制定循環經濟示範都會(縣)、園區、企業評價指標體系。研究建立區域循環經濟生長效果評價機制,對生長循環經濟結果顯著的單位和個人依法給予表揚和獎勵。
  增強統計能力建設。增強循環經濟統計基礎事情,各級統計部分要有人員賣力循環經濟統計,包管須要的事情經費。推動企業健全計量器具,完善統計台賬,提高統計的准確性和即時性。
  第六節 強化宣佈道育和人才培養
  加大宣傳力度。組織開展形式多樣的宣傳培訓運動,通過廣播電視、報刊雜志、互聯網、手機等多種途徑普及循環經濟知識,宣傳典範案例,推廣示範經驗。新聞單位要加大循環經濟公益宣傳力度,在重要版面、重要頻道、重要時段增加報道頻次。勉勵開展種種形式的循環文化創意運動。在全國建設一批技術先進、治理規範、特征顯著、教育示範作用強的循環經濟教育示範基地?“反食品浪費行動”,推動餐飲企業、機關和企事業單位食堂、公務宴請、家庭等各方面節約糧食。
  強化教育和人才培養。把循環經濟理念和知識納入基礎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相關課程,研究在高等學校、職業學校設置循環經濟類專業。制定循環經濟培訓綱要,體例循環經濟培訓教材,實施循環經濟培訓計劃。勉勵教材重複使用,降低循環利用本錢。利用各級黨校、行政學院和高等學校的培訓力量,增強對各級領導幹部、政府及企業治理人員的循環經濟培訓。
  第七節 積極開展交流相助
  積極開展國際交流與相助。增強與有關國際組織、政府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交流與相助,研究和借鑒國際先進經驗,勉勵從外洋引進循環經濟技術和治理等方面的高條理人才。將循環經濟作爲中國對外援助培訓的重要內容,利用種種國際交流平台,宣傳循環經濟理念和模式。建設中日韓循環經濟示範基地。
  積極開展兩岸三地交流與相助。增強與香港、澳門、台灣在循環經濟領域的交流,開展人才、技術、項目的深度相助,不絕拓展相助內容,立異相助方法,配合推動綠色生長。
  第八節 增強組織領導
  國務院建立健全生長循環經濟組織協調機制,研究有關重大問題,安排重大任務,掌握實施進度和效果,進行按期監督檢查。各級人民政府和有關部分要切實履行職責,紮實開展事情,確保完成各項目標任務。
  地方各級人民政府對外地區生長循環經濟事情負總責,切實增強組織領導和統籌協調,建立相應的事情機制,抓緊體例實施外地區循環經濟生長計畫和年度推進計劃,出台配套政策,明確任務分工,做到層層有責任,逐級抓落實。
  國務院有關部分要憑據職責分工做好相關事情,出台配套政策步伐,增強協調配合,形成事情協力。充分發揮生長循環經濟部際聯席集會的作用,生長革新委要會同有關部分增強對計劃實施的指導、支持以及監督和評估,制定實施全國循環經濟年度推進計劃,針對計劃實施中泛起的新情況新問題,適時提出解決步伐,重大問題即時向國務院報告。
sitemap网站地图